热门精选

发墨和下墨,那些关于书写的“墨法”

  • 作者:自适居
  • 发布时间:2020-07-13
  • 浏览次数:2053

墨块在砚台上研磨而产生书写绘画使用的墨汁,这个过程被俗称为“发墨”或“下墨”。一为“发”一为“下”,那么发墨和下墨有什么区别和讲究呢?

 

发墨


磨墨的过程,从表面现象看是墨条被摩擦而使墨质脱离,这就是所谓的“下墨”,与此同时脱落的墨质在水中溶解并随磨墨的过程而逐渐均匀,即所谓“发墨”。本质上来说,这一过程是一系列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交互发生的结果,可以化为“分解”、“溶解”、“搅拌”三个作用过程,而且三个作用是同时交互产生的。

 

“溶解”是磨墨而产生墨汁的的主要原理,而摩擦分解仅起辅助作用,从理论上说,仅将墨块置于水中,不进行摩擦,也可以产生墨汁。墨条的质量是决定“发墨”的关键因素,也是决定墨汁质量的关键因素,而非砚台。

 

搅拌是在磨墨过程中,通过墨条与砚台的磨擦运动,使墨质均匀地与水分子接触,使已扩散的分子团和水合的离子团在水中均匀分布的过程。“搅拌”作用,增加了分子团的动能,加速了扩散作用;增加了分子团与水离子接触的机会,有利于水合作用的发挥。

 

发墨


“分解”、“溶解”和“搅拌”三种物理化学作用,在磨墨的过程中是交互作用、同时发生的。

 

在磨墨过程中,砚台是“分解”过程的工具,也是“溶解”和“搅拌”过程的容器。砚台磨面的“沙砾体”被认为是砚台质量的关键,石质越紧密,“沙砾体”就越细,则认为砚石质量越好。

 

“沙砾体”精细,使“分解”过程中脱离的墨质颗粒细小,从而增加了墨质与水分子接触的面积和机会,有利于“溶解”过程的进行。在墨条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沙砾体”细密的砚台,下墨快,这是因为“下墨”的过程是“分解”与“溶解”作用同时进行的,越是细小的墨质越容易“溶解”。

 

发墨


“下墨”也好,“发墨”也好,是“溶解”过程在起主要作用,而溶解过程的关键是动物胶在水中的扩散和水合。这就涉及到蛋白质化学的理论了,主要是蛋白质的变性原理和蛋白分子衰变原理。


标签:
  • 墨块
  • 墨锭
  • 发墨
  • 下墨
0.071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