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精选

砚台上的中国文化发展史

  • 作者:自适居
  • 发布时间:2020-05-20
  • 浏览次数:2237

砚台是文房器物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它不仅有实用价值,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好的砚台是可以传家的。尤其像是市场上基本上已经绝迹的澄泥砚,和一些已经被挖空的老坑砚台,这些都是不是砚台收藏者们趋之若鹜的。

 

砚台发展史


砚台是一种研磨器,“砚,石滑也”,砚字之初义即指石之滑者。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了一方用鹅卵石制成的战国晚期石砚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用于研墨、书写的砚台。

 

“砚”字也正式出现于两汉时期,这个时期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文化发达,砚的使用已十分普遍。有些砚台之上还出现了铭文,记录了时间、人物等信息。一些精致考究的石砚配有铜制的砚盒,可见当时的制砚工艺。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较为频繁的大分裂、大动荡时期。此时,石砚、陶砚仍是主流,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砚种,如安徽马鞍山地区出土有东吴时期贵族使用的漆砂砚,晋武帝曾铸青铁砚、圆铜砚。我国北方地区盛行方形四足砚,砚上雕刻丰富,“雕有各种图案,极其精工”,开中国古代砚面雕刻艺术之先河。

 

隋唐时期,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的辉煌成就促进了文房用具的发展,开启了中国砚台发展史上的新篇章。制砚呈专门化趋势,促进了砚台的飞跃性发展。端砚、歙砚、红丝砚、澄泥砚为唐代四大名砚,名重天下。

 

两宋时期,砚台在形制、材质等方面发生了重要变化。形制上,砚形基本为唐代的延续和演变,以实用性为总趋势,最显著的特点是在箕形砚的基础上创制出抄手砚成为砚台发展史上的重要砚式。砚材上,洮河砚异军突起,与端砚、歙砚、澄泥砚并称“四大名砚”,备受世人青睐。

 

砚台发展史


辽、金、元三个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的王朝,在文化艺术领域受到唐宋两代影响较大。它们不但继承了唐宋砚台的遗韵,而且加入了些许本民族特色,尤其是将游牧民族的粗犷豪放之气融入砚台之中。这一时期,砚台的砚形拙朴粗狂,制作不甚精细,略显粗糙。由于北方气候寒冷,底部可以加热的暖砚成为这一时期的特色。

 

明清时期是砚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砚形丰富多样,花草树木、虫鸟鱼兽都成了制砚的主角,砚上铭文增多,从实用性向艺术性、收藏性转变;二、砚材之多为历代之最,石、泥、瓷、竹、木、水晶、象牙等材质不胜枚举;三、砚雕艺术大放光彩,集雕刻、书法、绘画等为一体,制砚工艺迈向巅峰;四、制砚名家辈出,他们灵活运用圆雕、浮雕等多种技法,极大地推动了砚文化的发展进步;五、文人墨客对砚台的收藏、研究愈发重视,宫廷、民间都有重要论著出现,如《西清砚谱》《砚史》等。

 

新中国成立后,砚文化进入空前繁荣的时期,主要有以下特征:一、百花齐放,百砚争妍。砚文化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型砚材迭出,产地、种类增多。二、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单一实用性向多元化价值发展,砚雕风格取长补短,传统技法得到传承和创新。三、制砚人员知识化,人才培养系统化。制砚名家层出不穷,砚作精品不断涌现。

砚台发展史

 

纵观千百年来,砚台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接受洗礼,不断得到发展。砚台发展史就是一部文人墨客书写千年的文化史,还是一部大国工匠研磨千年的文明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奋斗千年的创业史。大力传承和弘扬砚台文化,意义深远。


标签:
  • 中国文化
  • 砚台
  • 砚台的发展
0.0466s